麻疹的中醫防治與護理

作者 : | 標籤 : | Comments: 0 | 3 月 27th, 2018 | 累計瀏覽次數 : 4397

藍永豪醫師 – 麻疹的中醫防治與護理

 

別以為發燒、咳嗽、流鼻水、淚水汪汪只是普通的傷風感冒症狀而已,倘若繼而全身布發紅色斑丘疹及口腔兩頰粘膜出現粘膜斑的話,很可能是感染了麻疹。截至2019年3月25日,衞生署今年共錄得20宗麻疹個案,其中五宗涉及機場員工,其餘個案仍在調查。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時邪引起的一種急性出疹性時行疾病,因其皮膚疹點有如麻粒大小而命名。以下將逐一講解麻疹的病理、防治與護理。

 

病因病機

 

現代醫學認為,麻疹由麻疹病毒所引起;中醫認為麻疹的病因為感受麻毒時邪。麻毒時邪從口鼻吸入,侵犯肺脾,早期出現邪鬱肺衛,宣發失司;繼而麻毒入於氣分,正氣與毒邪抗爭,正氣驅邪外洩使皮疹透發於全身及四肢;疹透之後,毒隨疹洩,麻疹逐漸收沒,熱去津傷而逐漸康復。偶有併發肺炎甚至昏迷等嚴重情況,因而麻疹的護理防治不容忽視。

 

病徵及傳播途徑

 

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而在流行季節接觸過麻疹患者的人容易染上麻疹,當中以半歲至五歲兒童最為多見。受感染的人初時會發燒、咳嗽、流鼻水、淚水汪汪、全身布發紅色斑丘疹及早期口腔兩頰粘膜出現麻疹粘膜斑。三至七日後皮膚會出現玫瑰色斑丘疹,通常會由面部擴散到全身,維持四至七日,亦可能長達三周,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現糠麩樣脫屑。一般來說,妥善調護,出疹順利,大多預後良好,倘若調護失宜,邪毒較重,正不勝邪,可引起逆證險證,病重者的呼吸系統、消化道及腦部會受影響,引致嚴重後果甚至死亡。

麻疹具高度傳染性,病人從染病起至出疹後四日內可透過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的鼻喉分泌物而把病傳染他人。麻疹的潛伏期為七至十八日,通常為期兩周,一般出疹後第六天始無傳染性。

 

治理方法

 

現代醫學對麻疹未有特定療法,或採用抗生素治療由細菌引致的併發症。中醫學認為,根據「麻不厭透」、「麻喜清涼」的原則,麻疹應以透發為順。透疹宜辛涼透邪解熱,即初熱期透表,見形期涼解,收沒期養陰。

在麻疹初期,出現發熱,怕風,怕冷,鼻塞,噴嚏流涕,咳嗽,兩眼紅赤,淚水汪汪,倦怠思睡,小便短赤,大便稀溏,翌日口腔兩頰粘膜出現微小灰白色麻疹粘膜斑,周圍紅暈,由少漸多,屬邪毒閉肺證的患者,可酌情選用蒲公英、大青葉、升麻、葛根各20克水煎溫服,以辛涼透表,清宣肺衛。

而麻疹後期(收沒期),疹點出齊後,發熱漸退,咳嗽漸減,聲音稍啞,疹點依次漸回,皮膚呈糠麩狀脫屑,並有色素沉著,屬陰津耗傷證的患者,則可選用鮮蘆根、鮮白茅根、鮮石斛、北沙參、天花粉、麥冬各10克煎湯代茶,以養陰益氣,清解餘邪。

 

預防護理

 

1. 按計劃注射麻疹減毒活疫苗,本港現時的防疫注射計劃包括兩劑麻疹疫苗注射。

2. 麻疹流行期間,要避免去公共場所和流行區域,減少感染機會。

3. 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病童在出疹後的4日內不應上學,一般在出疹第6天即無傳染性。

4. 注意環境衛生,保持臥室空氣流通,溫度、濕度適宜,避免直接吹風受寒和過強陽光刺激,床鋪被褥舒適柔軟,環境安靜。

5. 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保持雙手清潔,打噴嚏的痰涕弄污雙手後需立即以正確的方法洗手。

6. 注意保持眼睛、鼻孔、口腔、皮膚的清潔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著口鼻,並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7. 注意補足水分,飲食應清淡,易消化,發熱出疹期忌油膩辛辣之品,恢復期宜營養豐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