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永豪醫師 – 痛經的中醫藥護理

作者 : | 標籤 : | Comments: 0 | 1 月 7th, 2014 | 累計瀏覽次數 : 6101

前言
痛經是指凡在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面色蒼白、手足冰冷、噁心嘔吐。痛經常持續數小時或兩天,一般經血暢流後腹痛緩解。痛經是婦女常見病之一,尤以青年婦女較為常見。
現代醫學把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前者又稱功能性痛經,即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病程較短,後者多繼發於生殖器官某些器質性病變,病程較長,如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等。

痛經的病因病機
痛經的病因包括情志所傷、起居不慎、六淫侵襲等,並與體質因素有關。
痛經的病機在於邪氣內伏或精血不足,於經期前後沖任二脈的氣血變化較大且急驟時,胞宮的氣血運行不暢,即「不通則痛」,或胞宮失於濡養,即「不榮則痛」。
屬「不通則痛」的分型包括氣滯血瘀、寒凝血瘀和濕熱蘊結;屬「不榮則痛」的分型包括腎氣虧損、氣血虛弱。

痛經的辨證論治
筆者根據婦女疼痛發生的時間、部位、性質、喜按或拒按等不同情況,診斷痛經的虛實寒熱,病在氣分還是在血分:實證一般痛在經前、經期,痛脹俱甚而拒按;虛證一般痛在經後、經期,隱隱作痛而喜揉喜按;寒證每每得熱痛減;熱證每每得熱痛甚;脹甚於痛屬氣滯;痛甚於脹屬血瘀;痛在兩側少腹者病在肝;痛連腰後者病在腎,治療以通調氣血、活血化瘀為總原則。

痛經的中醫治法
除了內服中藥,針灸也可有效治療痛經。氣滯血瘀、寒凝血瘀和濕熱蘊結型痛經以瀉法為原則,通暢氣血,以緩解其「不通則痛」;腎氣虧損、氣血虛弱則需溫補兼施,調補氣血,以緩和其「不榮則痛」。舉例說,針對虛寒性痛經,艾灸效果尤其顯著,常用穴位包括關元、子宮、腎俞等。針刺方面,常用穴位則有中極、次髎、太衝及三陰交等。

痛經的中醫護理
不同類型的痛經宜採用不同的護理方法,主次兼顧。如寒證患者避免過進辛熱飲食;熱證患者避免過進寒涼飲食;氣滯血瘀者應著重調暢情志;寒凝血瘀、濕熱瘀阻者應著重調攝飲食;氣血虛弱、腎氣虧虛者宜保證充足睡眠,適當休息,平時加強體育鍛煉,改善營養狀態,積極治療慢性病。此外,痛經的護理方面還有以下要點:

1. 宜順應四時變化,如春夏之季,宜睡足早起,讓人體陽氣和順,氣血調達,以迎春夏陽氣升發之勢;夏季炎熱,使人出汗較多,毛孔易受風寒之邪侵襲,故乘涼及待在冷氣地方的時間不宜過長,空調溫度亦不宜過低,宜飲溫水而忌冷飲;秋冬季氣候燥冷,寒邪易傷人,故要慎風避寒,注意保暖,以防寒邪內侵,滯於胞脈,寒凝血瘀,或寒傷陽氣,陽氣運行不暢,引發痛經。
2. 保持心情舒暢,使氣和血順,避免強烈精神刺激和緊張、恐懼、憤怒、憂鬱等心理影響。
3. 飲食方面,少飲各類冰凍飲料、冷飲,少吃生拌涼菜,螃蟹、田螺、西瓜等寒涼生冷食品,以免血液寒凝,不通則痛,引發痛經;少食辣椒、胡椒、大蒜、韭菜、蔥、薑、等辛熱刺激性食物對熱證痛經患者不宜;少食米醋、檸檬、酸棗、石榴、酸菜等味酸收澀之品,以免不利於經血暢行。
4. 行經期間需注重衛生,穿乾淨通氣不過緊的純棉內褲,避免盆浴、游泳。
5. 養成良好的生活起居規律,通過適量的運動,勞逸結合,幫助氣血順暢運行。

返回